

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大力弘扬孝文化,近日,孝墓镇举办孝美家庭评选大会。“孝美家庭”评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传孝道思想、行孝道要求、树孝道典型、创孝道之乡”要求,结合“三力三治”乡村治理模式推广,通过村孝道评议团初评,乡级入户调查、走访群众,乡贤参事会审议评定的。
十几年前,张志亭的母亲陈秀琴患脑萎缩,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的生活比较艰难。但是,面对如此繁重的生活负担,张志亭、闫术改夫妇毫不畏惧,鼓起顽强拼搏的勇气,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吃饭、穿衣、用药、下床活动等日常生活起居,同时供养2个孩子上学。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塑造了尊崇孝道、勤劳朴实的良好家风,受到了包括街坊邻里在内的广大村民的赞誉。
闫治恩老人今年82岁高龄,患有“帕金森”病多年,不能正常行走、说话,早就失去正常生活能力。老伴儿因病逝世多年,照顾老人的重任落到了四个孩子肩上。大儿子张立轻原为村支部书记,身为一名共产党人,他身先士卒,每天给老人洗衣、做饭、梳头、洗脸,将老人伺候的无微不至,成为弘扬孝文化的表率。二儿子在县城教学,每逢节假日便及时回家照顾老人。每到周六黄昏时刻,村民们经常看到一位年轻人搀扶一位老人在村街口、村大街路上锻炼散步,那就是闫治恩老人和她的二儿子张瑞哲。闫治恩的两个女儿都嫁到外村,家里老少都需要照顾,但两个女儿坚持回家照顾老人。正是在儿女的悉心照顾下,老人每天都是面带微笑,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家人和睦相处,从未在照顾老人上有过任何埋怨的话,彰显出了孝墓镇孝道之乡的风采,是我村孝美家庭的典范。
【颁奖词】一个普通的党员家庭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伟大的孝善。夫妻对老母亲的一份关怀,凝聚着孝亲的真诚。孩子们也不断传递着孝善的意义,用大爱奉献社会,都是让人敬仰的英雄。 牛玉龙是孝墓镇上庄尔村是一名普通党员,两儿一女,老母亲今年88岁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老人近几年经常住院,住院期间对母亲细心护理直到出院。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内蒙安家,不能经常回家照顾老母亲,所以吃喝拉撒睡都由牛玉龙一家照看。他的妻子支志仙也是村里优秀的民政协理员,为人热情,夫妻二人孝顺老人,互敬互爱,言传身教,孩子们也成绩优异,懂事担当。疫情期间牛玉龙的两个女儿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在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自编自演疫情防控快板书《抗击疫情阻击战》,给了全镇乃至全县抗击疫情的信心。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
.
四、闫合(北孝墓医生)
他刻苦学习,医术精湛,兢兢业业,是村民信赖的好医生。每次村中有人生病,他立马撂下饭碗就去医治病人,晚上不管多晚,只要村民需要他,随叫随到,他从不埋怨,总说大家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他与人为善,体贴厚道,孝顺细致,是人人称赞的好男人。他与兄弟姐妹和和睦睦,尽心尽责,细致入微,照顾二老的身体健康,行孝一日容易,行百日难。更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
【颁奖词 】粗瓷艺术家诚信经营,父母慈怀甘付一生爱,儿孙孝道喜传万古心,慈孝传家家和睦,和谐继世世风清。
六、代哨风(段砂侯村村民)
【颁奖词】11年精心护理,11年扛起家庭的重担,你倾其所有的力量,化作阳光,照亮老人的晚年时光。你扛住的是一份责任,是孝亲的大爱。恒久的平凡,平凡的伟大,代哨风你是我们孝老爱亲的榜样!
王爱龙是家中独子,父亲王英锡十几年前因病瘫痪在床,无任何自理能力。王爱龙和妻子孙静霞这十几年如一日,即使再苦再累也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和同样年迈的母亲。每日夫妻两人都会为父母做好清洁,备好药物,准备好饭菜,才会出去干零活挣钱为这个幸福的小家奋斗,十几年雷打不动直至2020年父亲因病去世。有时候王爱龙和妻子孙静霞难免不了有些摩擦,但作为妻子的孙静霞总是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和善之心化解家庭中的小摩擦。这个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家庭深受邻里和村民好评。
【颁奖词】“久病床前有孝子”,孝道的人啊一路前行,你深深的脚印,留下的是中华美德的传承!夫妻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你们用自己对老人的孝心,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刘贺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父亲是当地出了名的厨师,经营着一家饭店,是我村勤劳致富的典范。刘贺从小也算是在蜜罐里长大,没有吃过什么苦,长大后亭亭玉立,是村里的漂亮姑娘,上门求亲的人不计其数经人介绍和同村男青年刘涛结婚。结婚前刘贺就知道刘涛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以后照顾婆婆的责任就会落在自己身上,但是刘贺没有嫌弃刘涛的家境,毅然选择了刘涛。当时在村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好多人就私下议论说“刘贺这么美丽的姑娘,条件如此好,怎么选择这样的一个人家,真傻!”刘贺没有在乎他人的议论。从结婚第一天起刘贺就对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到如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不管自己累不累,身体舒不舒服,总是先把婆婆伺候的干干静静,精精神神。婆媳俩不是亲生母女,但是胜似母女。
孙贵芬老人96岁高龄,年近百岁。如今身体仍然健康,离不开她儿女们的悉心照顾。老人吃不了硬食,两个儿媳妇杨金芬和周绪春变着花样给婆婆做软的食物吃。四个女儿一有时间便回来探望和陪伴老人。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好不温馨。每与周围人聊家里老人,二儿子刘民成总是骄傲的说:“我妈妈快一百岁啦,她养育我们成人不容易,我们做子女的就应该好好照顾她。”大儿子刘民哲则常说:“谁都有老的时候,老人不容易,要多理解多包容”。她的孩子们从不会觉得她话太多,不觉得她烦,耐心的听着老人的唠叨,满足她的小要求。孙子孙女也时常跟她打趣。“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这是孙贵芬老人的子女们所践行的,他们将“孝”生动的诠释给了周围的人,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孝美家庭。
@曲阳人